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名家观点| 中国乡村重构:何去何从?

2017-05-17 龙华楼 屠爽爽 全国地研联

核心导读近日,《地理学报》2017年第72卷第4期的首篇文章刊载了龙花楼研究员和屠爽爽博士生合撰的“论乡村重构”一文,该文在构建乡村重构的理论框架基础上,探讨了中国乡村空间重构、经济重构、社会重构的实现路径,提出未来乡村重构研究需重点关注的内容,并就现有乡村重构的引导性战略和干预性政策及其在实践操作中引发的问题,进行批判性分析和讨论,以拓展乡村地理学的研究领域,指导中国乡村重构的实践。


精华荟萃:

1. 乡村重构的概念内涵

乡村重构,即为适应乡村内部要素和外部调控的变化,通过优化配置和有效管理影响乡村发展的物质和非物质要素,重构乡村社会经济形态和优化地域空间格局,以实现乡村地域系统内部结构优化、功能提升以及城乡地域系统之间结构协调、功能互补的过程。乡村地域系统的发展和演化任何时候都发生在由自然、生态、经济、社会等子系统构成的内核系统和外缘系统的相互关联、共同作用的框架之内,乡村重构应基于提高经济效率、维护社会公平、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定位,统筹产业培育与人居环境建设,统筹服务均等与社会发展主体能力提升,统筹生态保育与文化传承,以促进乡村地域“自然—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全面发展和“生产—生活—生态—文化”功能的综合提升。


乡村重构的概念内涵


2. 乡村地域系统“要素—结构—功能”演化助推乡村重构的机制

在全球化、工业化、城镇化与信息化背景下,受城乡发展要素流动、市场经济价值主导、生产工具革新、现有制度和政策体系影响的共同驱动,中国广大乡村地域的“要素—结构—功能”发生演化和变异,深刻改变了乡村地域的空间格局、经济形态和社会关系,并对乡村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挑战,亟需地方参与者对这些作用与变化做出适时的响应与调整,通过对系统要素的整合、结构的重组和功能的优化,实现乡村空间重构、经济重构和社会重构,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国家战略搭建新平台。


“要素-结构-功能”演化助推乡村重构的机制

3. 乡村重构的实现路径

空间重构

  • 依据村镇发展规模、空间分布、地域功能等构建村镇规划空间结构网络,建立统筹城乡的村镇空间体系;

  • 按照空间相对集中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重构村落内部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

经济重构

  • 改造活化乡村传统产业,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

  • 积极培育乡村经济新业态,凸显乡村生态和文化功能,发展养老、养生、生态旅游产业。

社会重构

  • 完善乡村社会组织治理体系,促进农村多元化组织结构体系的形成;

  • 保护特色乡村文化景观,提升乡村文化功能。

房山区周口店镇黄山店村坡峰岭景区及已对外营业的民宿

4.研究展望

  • 加强长时段、多尺度乡村重构的过程和格局研究,探究不同时空尺度乡村重构的空间特征和动态变化,揭示乡村重构的地域差异规律和时序演化规律;

  • 探明内外部相关要素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方式,对比分析不同时空尺度下乡村地域系统的重构过程及其作用机理;

  • 加强不同类型乡村重构模式研究,对比分析不同类型重构模式形成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及其组合状况、运行机制、基本特征、障碍问题和调控路径;

  • 系统开展不同地域类型乡村空间规划技术、公共基础设施配置技术等关键技术的集成与示范研究,研制不同地域类型乡村规划体系的编制技术和标准;

  • 中国乡村正在不断地被融入到全球社会经济网络,有必要充分认识全球化背景下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对中国乡村重构的影响并加强相关研究。


全文下载(或直接点击“阅读原文”):


资料来源:地理学报

本期编辑:付诗淇 陈呈奕 杨芬 刘海猛



猜 你 喜 欢



华夏山水|华夏山水的由来

新书推荐|北京沙尘暴历史记录全盘点

期刊目录|《地理研究》2017年第四期

会议通知|关于延长“中国城市地理学传承与创新学术研讨会” 论文摘要提交时间至5月20日的通知

华夏山水|秦岭的由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